"推动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国资委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推动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稿

各位记者朋友们,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介绍九江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情况。首先,向大家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国资委精心指导下,市国资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工作部署,以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为目标,深入开展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持续优化,国企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企业规模财政贡献大幅提升。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不断丰富国资监管手段,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有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6903.21亿元,较上年增长16.38%。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915.64亿元,较上年增长7.68%,2024年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共上缴税费近15亿元,为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央企、省企与地方合作取得重大突破。牵头推动“江西国有企业助力九江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合作推进会”成功举办。会上共签约项目57个,签约投资总额达988.54亿元。其中省交投集团通城至铜鼓高速公路、厦门国贸新材料开发、华润集团华润风电二期、中国航天共青城低空制造产业园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均已开工,实现了中央、省、市(县)三级国企有效联动,有力助推我市经济发展,为九江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作用彰显。全年批复融资(授信)金额482.78亿元(其中直接融资214.40亿元,其他融资268.38亿元),为九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继续发挥重大项目建设主力军作用,快速路一期跨庐山站斜拉桥——世界上最大吨位非对称曲线斜拉桥成功转体,保障了快速路全线贯通;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三期滨江段项目动工建设;庐山高铁站至庐山索道连接线、江西九江科技中专新校区等市级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四是国有资本重组整合深入实施。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推动国有企业把有限资源集中到核心业务和擅长领域上,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属国有企业“1+3+N”总体架构基础上,开展市属集团公司战略优化、专业化整合。对84家市直单位的经营性资产进行清查摸底,171处经营性国有资产已划入市属集团公司。市城发集团实现城投类AAA评级、市工发产投公司、市交发集团获产业类AA+评级。市国控产投公司于12月23日获产业类AAA评级,成为国办发〔2023〕35号文出台后江西首家由地市级成立的产业类企业。

五是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稳步推进。持续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把党的领导融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各环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动态调整优化“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党委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完成17个基层党组织优化重组,培育形成12个特色党建品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实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覆盖,大力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优化国企考核管理,健全差异化分类考核,强化与效益紧密联动的考评机制。

六是国资国企监管机制持续完善。系统化构建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形成以投资监管为核心、覆盖关键领域的“1+7”制度框架。建立国资监管检查人才库,全面开展国资系统内部专项检查,累计发现管理问题274项。充分发挥财务总监延伸监督作用,以财务总监委派制度为抓手,推动内部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共委派10名财务总监,范围覆盖全部一级监管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强化基建项目全流程管控,全年已完成项目类审批事项165件,审批量较去年同比增加87.5%,核减0.55亿元,综合审减率达6.68%,切实筑牢风险防控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定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国资力量。我先介绍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们将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答记者问

提问1:市国资委如何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要求?

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国资委的具体要求就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市国资委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思路是按照“一企一策”明晰企业功能定位,系统性强化主责主业管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动企业向实体化市场化效益化转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强监管导向,促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国资监管制度体系,陆续出台投资项目管理、投资项目后评价、投资监管、选人用人等系列文件。探索推行“一企一策”差异化考核,引导企业提升盈利能力。

二是加快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向实体化市场化效益化转型。配合有关部门推进融资性平台企业退出步伐,通过各集团进一步激活存量资产、创新业务模式、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强化市场化意识,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三是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核定市属国有企业核心业务、培育业务,进一步加大压减力度,清理“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聚力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民生保障任务,同时有效拓展新的产业发展机会,巩固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为推进我市现代化进程提供基础性保障。

四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等各类监督主体贯通协调。加强国企领导人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拓宽干部选任途径,建立梯度培养机制,加快打造一支懂管理、懂技术、懂运作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

问2:经营业绩考核是落实出资人职责的重要手段,市国资委作为出资人是如何发挥考核作用,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的?

答:市国资委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考核制度体系的研究,充分发挥考核在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推进出资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这个问题请市国资委考核评价科科长邹时宇同志为您解答。

近年来,市国资委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市属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探索“一企一策”考核,具体工作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探索推行“一企一策”分类考核。以功能定位和主业市场化程度为依据,分为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和公益类进行分类考核,结合企业的主责主业、行业领域,突出不同考核重点,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优化计分方法,根据不同指标,灵活采用综合指数法、目标完成法、名次赋分等计分规则,更加全面客观反映企业真实情况。

二是强化经济效益考核引领作用。按照“一增一稳三优化”原则制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即利润实现增长;资产负债率保持总体稳定;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持续优化,引导市属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加减分项中新增利润总额超额奖励项,对于利润总额完成情况符合加分奖励要求的企业进行加分,引导企业提升盈利能力。

三是坚持服务社会大局战略定位。单独设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无拖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欠款等指标,鼓励企业在国计民生、公共服务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引导企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提问3: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国有企业更是国家创新链条的重要枢纽,请问我市国有企业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方面有哪些工作安排?

答:感谢您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科技创新是国有企业核心驱动力,也是我们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九江市规划设计集团发展集团近年来将科技创新全面融入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致力于推动数字化、智慧化、多元化的转型升级,确保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下面请规划集团董事长章良丰同志做详细介绍。

2024年,我们围绕科技创新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技术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我们加大了科研投入,成立了水环境工程研究院、房屋安全鉴定加固中心等专业机构,并积极参与前沿课题研究,以项目带动科研,提升项目品质。同时,我们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整体技术水平。2024年投入科研经费600多万元。

二是探索多元服务,拓展业务领域。我们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设立专门的技术服务工作组,提供不动产登记等便捷服务。在传统业务基础上,我们还积极拓展低空经济、大数据等新兴领域,通过多元化布局降低对传统业务的依赖,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我们推出“智荟九规”“智数九规”“智问九规”等数字产品,大幅提高规划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

三是加强人才建设,提供智力保障。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我们引进了高素质人才,增强了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我们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优化了人才发展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是塑造企业文化,营造创新氛围。我们持续塑造“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鼓励创新、容错包容。通过多渠道宣传企业文化,增强了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了集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附件: